時代形塑人物,跨代攪動形成文化 - 木創文化攪動深根計畫

計畫主持人 通識中心 吳舜堂 教授

計畫共同主持人 工設系 張若菡 副教授 計畫協同主持人

中科大商業設計系 林承謙 副教授 教師北科大工業設計系 陳殿禮 教授 / 范政揆 副 教授 東勢高工家具設計科 鍾盛賜

 

本計畫訂定三大主軸「一年樹穀計畫、十年樹木計畫、 百年樹人計畫」,皆以「木創文化典藏、知識實踐與延 伸、在地公民參與、木創文化推廣」四個面向作為推動 策略,為木育永續提出串聯平台,達成木創文化共識、 觸發認同與文化意識,並在生活中落實美學、木材環境 科學教育。對學界,攪動不同教育階段學子,於幼小階 段培養環境教育與美育,引導國高中生進行職涯探索, 大專院校學子具備設計思考創作能力與文化傳承意識; 對產業,促進木產業創新研發、通路廠商新式行銷,引 動新興產業發展;對公民,培育全民木作興趣,從中增 進幼老交流,促發對木文化的共同文化記憶。 依受眾涉入意願,提供適性適能之多型態活動選擇,期 待挖掘更多木作人才,建立多型態造床育苗模式。 計畫依據四種不同涉入程度的木育型態,媒合跨界單 位,於不同場域,進行活動鋪點。涉入程度由低到高, 分別為網路平台行銷,多觸及青壯、中年世代;展覽、 講座,透過與不同單位接點合作,於中部、臺北兩地舉 辦,並與后豐社大合作,開設木育講座,參與者跨老中 青幼四代;木育輕體驗,由木創中心、陪您育兒教練協 會共同推廣,半日或一日的木作體驗,多為青壯、中年 一年樹穀計畫 參與,且邀請幼教老師參與主題性課程;於木創中心展 開六至八週的週末進階木工推廣班,提供札實學習木工 技藝的場域,以中年為主要參與族群。透過多點展開, 觸及各世代公民,深化興趣與涉入程度,以傳達木育、 美育、文化與環境永續。

 

  • 一年樹穀計畫

依受眾涉入意願,提供適性適能之多型態活動選擇,期 待挖掘更多木作人才,建立多型態造床育苗模式。 計畫依據四種不同涉入程度的木育型態,媒合跨界單 位,於不同場域,進行活動鋪點。涉入程度由低到高, 分別為網路平台行銷,多觸及青壯、中年世代;展覽、 講座,透過與不同單位接點合作,於中部、臺北兩地舉 辦,並與后豐社大合作,開設木育講座,參與者跨老中 青幼四代;木育輕體驗,由木創中心、陪您育兒教練協 會共同推廣,半日或一日的木作體驗,多為青壯、中年參與,且邀請幼教老師參與主題性課程;於木創中心展 開六至八週的週末進階木工推廣班,提供札實學習木工 技藝的場域,以中年為主要參與族群。透過多點展開, 觸及各世代公民,深化興趣與涉入程度,以傳達木育、 美育、文化與環境永續。

圖片

 

  • 十年樹木計畫

帶狀串聯廠商、學界、研究單位、社區公民,以創新設計研發課程,進行設計研發、實 驗修正、優化與行銷,建立產學研攜手共創模式。 首先透過中生代的通路廠商和誼創新股份有限公司,為大學創新創業課程命題「樂齡桌 遊」,臺北科技大學創新碩士班與工業設計系、臺灣大學職能治療系與 D-school 新生 代學子,展開跨域合作,進行設計思考激盪、研發設計、成品打樣,再接點到臺中在地 的后豐社區大學,透過高齡者實際體驗,測試評估,經研究提出優化建議。最終回到通 路廠商,媒合學生產業實習,進行設計優化、商品化與行銷推廣。

圖片

 

  • 百年樹人計畫

不同世代各自發揮所長,進行跨世代接力的設計共創。老中青幼,發散式、代間影響, 跨世代育成,建立文化攪動人才培育模式。 以前輩 ( 在地五位木藝師傅 ) 為核心,傳遞知識技術、文化底蘊給跨域的年輕學子。北 科大、中科大、東勢高工學子透過不同形式、時間或長或短 ( 十天到數月 ) 的在地蹲點, 包含訪談及編撰木藝師踏訪紀錄研究、兩個月場域駐點實習、為期兩週的在地深根工 作坊,進行在地踏訪與設計共創。工作坊設計成果係在地木工藝師傅與年輕學子共創― 臺灣第一組六大工法木工藝師師傅尪仔,除了突顯木作技法,更是為傳承臺灣木藝師精 神。其作品再優化為工藝版、材料包版,透過開設木工推廣教育班,邀集木工相關科系 高職生或在地公民體驗小批量生產。接續辦理木育體驗活動,讓木技法、木美學、木文 化能夠透過材料包體驗,傳達至中小學、親子、一般民眾。期待不只跨領域,也要跨世 代的文化深根。透過跨域整合、跨界串聯,促進木創產業精緻化、品牌化。

圖片